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台南市政府

在一個部落格裡,發現台南州廳在市政府時期所拍攝的相片,兩相對照可以看出屋頂的形式與今天截然不同~該建築在日本時代,因美國軍機轟炸屋頂焚毀,國民政府接收後草草整修,在軍隊司令部與市政府時代,一直以此面貌存在於公園旁,市政府遷走之後存廢一度受到討論,幸好最後由國家文學館接收,才能名正言順保留下來。

圖片來源:倫敦男孩部落格

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

我很喜歡的台南城市之點

        每次回來玩,此處幾乎是必遊之地,開幕至今屆滿十年,也見證台灣人文化意識的甦醒。

        我很愛這所博物館,照原貌修復的建築美不勝收,洗去官衙門時代嚴厲的氣息,轉而展示以文字所標誌的文化資產,做起文化傳承了。

        坐在角落的咖啡館,閱讀一本一本先進們的創作,陳千武 陳秀喜 鍾肇政 東方白 向陽 李魁賢......台灣大地的養分源源不絕,耳邊也許還會響起台灣音樂家的樂章 。

        小時候媽媽在不作飯時,經常是帶我到石樁臼或小北仔吃台南美食,有時也到萬川號買水晶餃與肉包,這時就會抱怨怎麼不去麥當勞~

        現在想起來,我覺得喜歡外國文化無可厚非,可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家鄉擁有什麼,畢竟外國人看我們也充滿好奇,不是嗎?

        更重要的,從前總被灌輸錯誤觀念,認為台灣文化只有被媒體刻意營造的可笑形象,應該要更多人突破。

    

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

消失的榕樹


台南車站前,日本時代有一棵大榕樹,當年可說是台南的門面象徵,不過後來開闢圓環還是移走了。如果它一直都在,那肯定是台南一大特色。
而另兩個消失,可以說是建築美學倒退的代表,從車站門口望出去的左前方,日本時代是一家和式旅館~東屋(類似梅屋敷那種的),戰後改建為台南大飯店,古老日本風格完全被替換成現代模式,整棟建築除了側邊牆上的雕塑,徹底是一個乏味的方塊。
飯店對街更可怕,日本時代這裡是勸業銀行在台南的分行,建築設計頗有可看之處。戰後,一度作為中華日報的辦公室,1980年代報社遷往西華街後,被接手者改建成醜陋的黑色樓房。以前的觀念裡,建築物能用就好不需講求設計,讓戰後台灣城市一度乏善可陳,直到近年才略有轉變。


日本時代就改建的台北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