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

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

HAYASHI

小時候,對這座破舊的樓,總是有避而遠之的想法(像鬼屋),但知道它是台南首家百貨公司後,我開始有點好奇心。

初看到「林」字時,我原來以為是台灣人開的,但家裡總是稱它為HAYASHI的,才知道林也是日本人姓氏之一,聽說這家百貨店以前很熱鬧,無奈我一直看它閒置晾在那裡,完全沒有百貨公司該有的樣子,也很少走到這裡。

前幾年,開始有人整修,我好奇著它會變成怎樣,去年初圍籬拆掉後我就跑去看,緊貼著窗戶拍了內部照片。夏天時它開放參觀,我其實原本有打算來看,但是那時又感覺裡面空空的又不想進去,結果沒拍半張當時的照片,回想起來覺得有點後悔。

年初時,雖然大樓沒開放,我還是從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走來看,開始點燈的林百貨已有點魅力,看著它不同以往的雅致模樣,不禁期盼屆時再開幕會是何等光景。到了炎夏,終於等到開幕,門口長長的人龍排起來有點掃興,卻也襯托出我沒想到的高人氣。

想起了魏德聖,在年初時推出由他監製,以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隊為素材的KANO,雖然因為學運票房不算理想,仍促成網路上討論的熱潮,上映期間觀影的以年輕人居多,這讓文化評論人在電台麥克風前說「比看電影還過癮!」林百貨重新開幕,也有很多年輕人高高興興來看,看這些教科書沒有講的「台灣歷史真相」!

從小就逛百貨公司,這種地方總是給我時髦的印象,但是這家HAYASHI顛覆了這一點,它同時給我另一個樂趣:古蹟!比諸其他日本時代建築,它其實建造風格算是滿樸素的,經營者配合這個路線設計,區隔於他們在站前的青少年潮流館,古今相應頗有一種趣味。

我寫這篇時,耳邊聽著風潮出的「望·不忘春風」,這也是我在HAYASHI逛的收穫,范宗沛將鄧雨賢譜出的歌謠旋律,分別用創意與復古曲風做成兩張CD:同樣的「雨夜花」,一個與德布西音樂結合,一個保留當年的前奏並用樂隊詮釋~當然整張都很好聽,但是「雨夜花」是我特別愛的,很像HAYASHI的氣氛。

風潮設櫃的四樓,同時開了一家「林咖啡」,店名除了顯示所在以外也有諧音趣味(台灣話的「喝咖啡」),他們是王浩一「正興咖啡」的分店,賣咖啡也賣文化類型書籍,還有日本時代的繪葉書(即「明信片」)以及一些創意商品,其他樓層亦展售具有設計感和特色的商品,另外每層都有賣飲料或點心,但頂層開的餐廳和關東煮也不錯(但有點貴)。

對角的勸業銀行,近來由於位處最佳角度,晚間常有人排列取景攝影;頂樓點燈,也充滿浪漫的味道,很多年輕人有說有笑來到這裡,有些也好奇觀看美軍當年彈痕,那缺了一槓的神社亦頗有人氣~歷史再用力隱瞞,還是會因為後人的尋覓而曝光,逛了幾次林百貨,這是我的感想。


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君をのせて

あの地平線 かがやくのは
どこかに君をかくしているから

沢山の灯が懐かしいのは
あのどれか一つに 君がいるから

さあ 出かけよう ひときれのパン
ナイフ ランプ 鞄につめこんで

父さんが残した 熱い想い
母さんがくれた あの眼差し

地球はまわる 君をかくして
かがやく瞳 きらめく灯 ( ともしび )

地球はまわる 君を乗せて
何時かきっと出会う 僕らを乗せて

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台南市政府

在一個部落格裡,發現台南州廳在市政府時期所拍攝的相片,兩相對照可以看出屋頂的形式與今天截然不同~該建築在日本時代,因美國軍機轟炸屋頂焚毀,國民政府接收後草草整修,在軍隊司令部與市政府時代,一直以此面貌存在於公園旁,市政府遷走之後存廢一度受到討論,幸好最後由國家文學館接收,才能名正言順保留下來。

圖片來源:倫敦男孩部落格

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

我很喜歡的台南城市之點

        每次回來玩,此處幾乎是必遊之地,開幕至今屆滿十年,也見證台灣人文化意識的甦醒。

        我很愛這所博物館,照原貌修復的建築美不勝收,洗去官衙門時代嚴厲的氣息,轉而展示以文字所標誌的文化資產,做起文化傳承了。

        坐在角落的咖啡館,閱讀一本一本先進們的創作,陳千武 陳秀喜 鍾肇政 東方白 向陽 李魁賢......台灣大地的養分源源不絕,耳邊也許還會響起台灣音樂家的樂章 。

        小時候媽媽在不作飯時,經常是帶我到石樁臼或小北仔吃台南美食,有時也到萬川號買水晶餃與肉包,這時就會抱怨怎麼不去麥當勞~

        現在想起來,我覺得喜歡外國文化無可厚非,可是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家鄉擁有什麼,畢竟外國人看我們也充滿好奇,不是嗎?

        更重要的,從前總被灌輸錯誤觀念,認為台灣文化只有被媒體刻意營造的可笑形象,應該要更多人突破。

    

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

消失的榕樹


台南車站前,日本時代有一棵大榕樹,當年可說是台南的門面象徵,不過後來開闢圓環還是移走了。如果它一直都在,那肯定是台南一大特色。
而另兩個消失,可以說是建築美學倒退的代表,從車站門口望出去的左前方,日本時代是一家和式旅館~東屋(類似梅屋敷那種的),戰後改建為台南大飯店,古老日本風格完全被替換成現代模式,整棟建築除了側邊牆上的雕塑,徹底是一個乏味的方塊。
飯店對街更可怕,日本時代這裡是勸業銀行在台南的分行,建築設計頗有可看之處。戰後,一度作為中華日報的辦公室,1980年代報社遷往西華街後,被接手者改建成醜陋的黑色樓房。以前的觀念裡,建築物能用就好不需講求設計,讓戰後台灣城市一度乏善可陳,直到近年才略有轉變。


日本時代就改建的台北車站

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