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

HAYASHI

小時候,對這座破舊的樓,總是有避而遠之的想法(像鬼屋),但知道它是台南首家百貨公司後,我開始有點好奇心。

初看到「林」字時,我原來以為是台灣人開的,但家裡總是稱它為HAYASHI的,才知道林也是日本人姓氏之一,聽說這家百貨店以前很熱鬧,無奈我一直看它閒置晾在那裡,完全沒有百貨公司該有的樣子,也很少走到這裡。

前幾年,開始有人整修,我好奇著它會變成怎樣,去年初圍籬拆掉後我就跑去看,緊貼著窗戶拍了內部照片。夏天時它開放參觀,我其實原本有打算來看,但是那時又感覺裡面空空的又不想進去,結果沒拍半張當時的照片,回想起來覺得有點後悔。

年初時,雖然大樓沒開放,我還是從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走來看,開始點燈的林百貨已有點魅力,看著它不同以往的雅致模樣,不禁期盼屆時再開幕會是何等光景。到了炎夏,終於等到開幕,門口長長的人龍排起來有點掃興,卻也襯托出我沒想到的高人氣。

想起了魏德聖,在年初時推出由他監製,以嘉義農林學校野球隊為素材的KANO,雖然因為學運票房不算理想,仍促成網路上討論的熱潮,上映期間觀影的以年輕人居多,這讓文化評論人在電台麥克風前說「比看電影還過癮!」林百貨重新開幕,也有很多年輕人高高興興來看,看這些教科書沒有講的「台灣歷史真相」!

從小就逛百貨公司,這種地方總是給我時髦的印象,但是這家HAYASHI顛覆了這一點,它同時給我另一個樂趣:古蹟!比諸其他日本時代建築,它其實建造風格算是滿樸素的,經營者配合這個路線設計,區隔於他們在站前的青少年潮流館,古今相應頗有一種趣味。

我寫這篇時,耳邊聽著風潮出的「望·不忘春風」,這也是我在HAYASHI逛的收穫,范宗沛將鄧雨賢譜出的歌謠旋律,分別用創意與復古曲風做成兩張CD:同樣的「雨夜花」,一個與德布西音樂結合,一個保留當年的前奏並用樂隊詮釋~當然整張都很好聽,但是「雨夜花」是我特別愛的,很像HAYASHI的氣氛。

風潮設櫃的四樓,同時開了一家「林咖啡」,店名除了顯示所在以外也有諧音趣味(台灣話的「喝咖啡」),他們是王浩一「正興咖啡」的分店,賣咖啡也賣文化類型書籍,還有日本時代的繪葉書(即「明信片」)以及一些創意商品,其他樓層亦展售具有設計感和特色的商品,另外每層都有賣飲料或點心,但頂層開的餐廳和關東煮也不錯(但有點貴)。

對角的勸業銀行,近來由於位處最佳角度,晚間常有人排列取景攝影;頂樓點燈,也充滿浪漫的味道,很多年輕人有說有笑來到這裡,有些也好奇觀看美軍當年彈痕,那缺了一槓的神社亦頗有人氣~歷史再用力隱瞞,還是會因為後人的尋覓而曝光,逛了幾次林百貨,這是我的感想。


沒有留言: